Category: 討論區

小貨車法規修訂,放寬重量至5噸,車身長度增至6M。

    隨著全球汽車科技的日新月異,貨運行業的發展也不斷演進。過去的分野已不再符合時下需求,尤其是小貨車領域。在社會發展和車輛技術進步的推動下,物流運輸對於冷藏保鮮和機械升降等輔助設備的需求日益增加。     為了貼近實際需求,交通部對道路交通安全規則進行了修訂。自109年9月4日起,全長不超過6公尺、總重量在3.5噸至5噸之間的貨車被重新歸類為小貨車。     但要特別注意,這類小貨車需要在新車登記時配備「左、右、後防止捲入裝置」和「行車視野輔助系統」。同時,總重量超過3.5噸至5噸的貨車,如果全長超過6公尺,則仍被歸類為大貨車,並需要符合大貨車相關的安全規定。     在過去臺灣將3.5噸作為小貨車和大貨車的分界線已經持續了超過半個世紀。然而,其他主要汽車市場如美國、日本等國家,早已將4.5噸或5噸作為大小貨車的分界標準。這也導致許多進口車輛的設計符合4.5至5噸的規格。然而,由於台灣以3.5噸作為限制,因此許多小貨車的使用者在加裝貨斗、冷藏箱體或油壓尾門後往往面臨超重的問題,儘管這種超重並不超過車輛的設計載重上限,而僅僅是達到法規的限制,但仍一定程度限縮了企業的發展。     這次新的法規修訂,將有助於解決這一問題,使得小貨車的分類更加符合實際情況,也為物流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大的靈活性和便利性。 參考資料: 1、http://www.cvn.com.tw/cgi-bin/news.cgi?c009000610004 2、https://www.thb.gov.tw/News_Content_table.aspx?n=87&s=61988

為新資訊簡易中古車估價

註:

  1. 此簡易故價計算公式約15年內車子較有效

  2. 低估區間價格為一般中古車商收購價格

  3. 車輛改裝或政府補助之後,請勿估入,以當時實際購入較低價格為準

  4. 實際中古手車價會依實際使用狀況,保養維修情形及外觀而有小變動,範圍約在(+5萬-減10萬間)

  5. 營業用車會比一般計算出來價格再低5-10萬元

  6. 建議委託維新出售中古車開價請取高低評估的中間值,以利成交!

租賃車行買賣公證簽約過戶須準備事項

租賃車行/公司買賣公證簽約過戶須準備事項:   賣方: 公司核准函 變更登記表 公司章程(最新) 運輸執照(必須正本繳回監理所) 公會證書 大小章 結清銀行帳戶 把名下所有車輛都清理只剩下一部車跟著過戶(要確定此部車無貸款無動保設定或動保設定方可出同意移轉證明) 無欠稅證明 聯徵紀錄 負責人與股東的身分證影本 買家: 簽約時代表人身分證正本(簽約人與實際擔任過戶後負責人,可不同人) 擔任負責人的身分證影本 股東身分證影本 買賣公證簽約時,須本人出席如無法出席須出具戶政事務所的印鑑證明及委託書 上述人等之私人小章 新公司預查名稱核准同意書 用核准同意名稱去簽租賃契約(兩年)(影本) 房屋稅單影本 建物謄本影本 屋主同意書 股權轉讓同意書(公司才要/行號不用)正本(共簽三份)(需公證簽約日當天親自簽署,如無法當天簽署,則過戶完成日期會往後推遲) 或先過戶一部車至過戶舊公司內

租賃車公司的車移轉至另一家租賃車公司過戶程序需準備事項

租賃車公司的車移轉至另一家租賃車公司,過戶程序需準備事項: 雙方買賣契約 賣方公司需準備: 公司登記核准函, 變更事項表 運輸執照 公會證書 401表 發票(通常由車主負擔稅金) 大小章 買方公司需準備: 公司登記核准函, 變更事項表 運輸執照 公會證書 大小章 把車開至監理所需先驗車 如車牌屬於原公司,需先辦理拆下繳回大牌 如過戶車輛有車貸,有被設置動保,需先請貸款公司解除動保設定,或先清償貸款或得到貸款公司同意移轉貸款跟著去新公司 需寫申請核准公文,約5個工作天才會下來 核准下來帶車籍資料去監理所辦理變更,並告知監理站承辦人員使用新公司的哪一張車牌車額 把發票/車籍資料/行照影本交回記帳士,辦理財產登入 轉入新公司前須檢查公司的雲端停車位額度是否已滿

租賃車車牌車輛移轉過戶注意事項

租賃車公司車輛車牌買賣移轉注意事項: 一.同行間車輛移轉: 1.同行間買賣須寫公文跟監理所報備,申請核准,時間約需5-7天 2.核准後,問車牌是否屬於個人還是屬於賣方小客車租賃有限公司的? 3.問賣方是否接受車牌連車移轉至買方? 4.如可以,是否要收牌照費? 5.同行間車輛移轉需要作買賣契約 6.當初新車進賣方有一扣抵稅額,問賣方是否辦資產移出,可否配合開立發票?而不需再付5%稅金(通常會由移出車輛方負擔5%稅金) 7.以上都問清楚後,帶此兩部車的車籍資料/行照與賣家賣方公司經濟部核准函影本/賣方運輸執照影本/賣方該年度新北小客車租賃公會證書影本/401表或買賣發契約與發票/大小章及買家公司:買方租賃公司的經濟部核准函影本/買方運輸執照影本/買方公會證書影本/大小章!這些資料齊全就可以到監理所辦變更, 8.買方一定要拿到移轉後的車籍資料/賣家開立發票才可辦資產入帳 二.新車可直接由車廠辦過戶至指定租賃車公司,需準備: 賣家車廠的相關車料資料及買方租賃公司的經濟部核准函影本/買方運輸執照影本/買方公會證書影本/大小章!這些資料齊全就可以到監理所辦變更,監理所會配新車牌給買家,如要選號,費用另計

ChatGPT生成的500萬資本租賃小客車公司營運計劃書範例

Photo by SplitShire on Pexels.com 【500萬資本租賃小客車營運計畫書】 一、簡介 本營運計畫書旨在為您提供一份有關小客車租賃公司的營運計畫書,以及我們的企業目標、市場策略、財務預算等相關信息。本公司資本為500萬台幣,我們希望通過本計畫書的準備,為您展現我們的商業理念、營運策略和成功的運作方式。 二、企業目標 本公司的企業目標是成為小客車租賃行業中的佼佼者,提供優質的租賃車輛和專業的服務,為客戶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交通工具。 三、市場分析 (1)市場規模:台灣小客車租賃行業市場規模龐大,根據行業報告,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XX億元。 (2)競爭情況:小客車租賃行業競爭激烈,市場上已有多家知名品牌。但是,本公司有專業的服務團隊和高質量的車輛,可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因此在競爭中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3)市場趨勢:隨著人們對旅行和出行方式的改變,小客車租賃行業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未來市場上,更多的客戶將尋求更高品質的車輛和更優質的服務,這也是我們的發展方向。 四、營運策略 (1)營運客戶(續):主要營運客戶的比例為旅遊客戶占50%,商務客戶占30%,長租客戶占20%。我們將透過多種渠道開展市場拓展,包括網站宣傳、社交媒體宣傳、廣告宣傳、網絡推廣等。 (2)營運車輛:本公司將提供各種不同品牌和型號的車輛,以滿足客戶不同的需求。我們將採用購買和租賃兩種方式來補充車輛庫存。在車輛的選擇方面,我們將考慮車輛品牌、性能、燃油效率等因素,以確保車輛的品質和實用性。 (3)營運模式:本公司將提供自駕租賃和司機租賃兩種營運模式。自駕租賃是指客戶租賃車輛後自行駕駛,司機租賃是指客戶租賃車輛後,由公司提供專業司機駕駛。我們將為客戶提供方便快捷的取車和還車服務,並保證車輛的清潔和維修保養。 五、財務預算 (1)營收預算:預計首年營收達到XX萬元,年增長率為XX%。 (2)成本預算:預計首年成本為XX萬元,主要包括車輛購買和租賃成本、車輛維修保養成本、員工薪酬、廣告宣傳費用等。 (3)利潤預算:預計首年利潤為XX萬元,毛利率為XX%。 六、總結 本營運計畫書提供了有關小客車租賃公司的營運計畫書,包括企業目標、市場分析、營運策略和財務預算。我們相信,通過優質的車輛和專業的服務

勞保年金提早5年領「將少領20%」! 5大常見問題勞動部來解答

勞保年金提早5年領「將少領20%」! 5大常見問題勞動部來解答 李瑞瑾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2022年10月21日 週五 下午2:30 勞保老年年金是勞工退休金流一大支柱,勞動部表示,為讓勞工朋友能更清楚明瞭相關給付規定,特別整理勞保實務上民眾對於老年給付常見的問題類型,包含給付請領方式有3種、早領小心年金縮水等,勞動部一次來解答! 勞工保險局。圖/李瑞瑾攝 第一問:勞保老年給付3種給付方式,在採計平均月投保薪資上有什麼不同? 勞保老年給付請領方式,分為老年年金給付(按月領)、老年一次金給付、一次請領老年給付三種。 前2種(老年年金給付、老年一次金給付)是以保險年資區別,年資15年以上(國、勞保年資得予併計)者得請領年金;未滿15年者只能請領一次金。平均月投保薪資採計以被保險人加保期間最高60個月的月投保薪資平均計算。勞保局指出,目前已有9成勞工領領老年年金給付,請領一次金者僅1成。 第3種(一次請領老年給付)是2009年1月1勞保年金施行前有保險年資者可選擇請領,平均月投保薪資按退保當月起前3年月投保薪資平均計算。 勞動部也提醒,投保薪資要如實申報,不得為了請領給付或節省保費不實申報,以免影響保險給付權益,甚至觸法。 第二問:提前請領老年年金會扣減給付金額,領到法定請領年齡時可以不用再扣減、領全額年金? 錯!勞保老年年金的法定請領年齡,於2009年年金施行時,即定有漸進調高機制,依法將逐步提高至上限65歲。今(2022)年起法定請領年齡為63歲,2024年調高到64歲,2026年調高到65歲。 勞動部舉例,保險年資合計滿15年,未符法定請領年齡,每提前1年請領,年金給付金額將減給4%,勞工最多可提前5年請領,也就是會被扣減20%。勞動部特別說明,經減給計算核付後,到法定請領年齡仍會依減給計算金額發給,勞動部也提醒勞工瞭解自身的權益。 另一方面,如果符合請領老年年金給付條件,延後請領的話,每延後1年,給付金額也會增給4%,最多增給至20%;若未滿1年,則依照比例計算。 勞動部統計,目前有6成以上勞工都是請領展延年金,1成為足額領取,3成為減額年金。 第三問:老年給付請領後可以變更給付方式嗎? 不行!為讓勞工朋友瞭解老年給付請領方式及規定,勞保局提供臨櫃及網路查詢、試算等服務,方便勞工查詢利用。「不論勞工選擇申請年金或一次給付,經勞保局核付後,即不得再變更。」 第四問:請領老年給付後,想再工作,可以再參加勞保嗎? 不行!依《勞工保險條例》規定,已領取老年給付者,不能再參加勞保。如果勞工朋友再就業,符合《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加保規定,應依法參加勞工職業災害保險,確保工作安全。 第五問:申請勞工退休金,是否須同時申請勞保老年給付? 勞工退休金與勞保老年給付分別由不同法律規範,如果勞工朋友依《勞動基準法》或《勞工退休金條例》規定請領勞工退休金。 考量勞工仍可能再就業,建議可以先不領老年給付,並在工作後,再加保累計勞保年資。 資料來源: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5%8B%9E%E4%BF%9D%E5%B9%B4%E9%87%91%E6%8F%90%E6%97%A9-5-%E5%B9%B4%E9%A0%98%E3%80%8C%E5%B0%87%E5%B0%91%E9%A0%98-20-%E3%80%8D%EF%BC%81-5-%E5%A4%A7%E5%B8%B8%E8%A6%8B%E5%95%8F%E9%A1%8C%E5%8B%9E%E5%8B%95%E9%83%A8%E4%BE%86%E8%A7%A3%E7%AD%94-063035434.html

连高德打车都盈利了?网约车聚合模式真的要成了吗?

连高德打车都盈利了?网约车聚合模式真的要成了吗? 江瀚视野·2022-10-12 19:36 连高德打车都盈利了?网约车聚合模式真的要成了吗? 汽车出行天使轮北京市2014年成立 汽车共享服务平台在世界网约车市场上,盈利赚钱一直都是各大网约车企业的核心难题,然而就在最近高德打车却宣布已经实现盈利了?这个盈利的实现速度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的同行,很多人都在问高德打车实现盈利是否意味着网约车聚合模式已经要成了?聚合模式真的比自营模式先进吗? 一、高德打车盈利了? 据电商报的报道,聚合打车模式的开创者高德传来了好消息。近日,据《晚点 LatePost》报道,高德聚合打车业务已经实现盈利。盈利的分水岭在每日接单量 550万单 – 600 万单,达到这一区间水平后,高德聚合打车业务在扣除 B、C 端补贴、返点、总部费用后的毛利为正。 有业内人士认为,高德打车实现盈利是网约车行业的标志性事件,因为它论证了聚合打车模式真正可以跑通。 2013年开始,阿里累计花费88亿元,耗时两年,完成了对当时常年处在亏损状态下的高德地图的并购,之后高德从纯导航工具类APP,演化成了生活服务类APP。 2017年,阿里推出了高德易行平台,高德正式入局网约车赛道。当时并不具备成熟的网约车运营经验的高德,从自己在地图定位和实时交通数据上的优势出发,凭借自身的流量,接入了神州专车、摩拜单车等出行服务商,将出行服务装入了高德地图,开辟了聚合打车新模式。 目前,高德打车已经接入超160家网约车平台,包括“一环”滴滴、T3出行、曹操出行等8家规模较大的网约车平台,以及“二环”包括妥妥e行、携华出行在内的155家中小规模网约车平台。阿里财报显示,今年6月份,高德地图日活用户已经达到1.2亿新高。 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滴滴打车在中国网约车市场的市占率达到了85%。此前四年,滴滴也稳稳地占据相关市场90%左右的份额。这也意味着,中国网约车市场已进入寡头时代。然而,在滴滴出现问题之后,网约车市场开始进入了全面的重新洗牌时代,而高德打车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了自己的快速扩张道路, 而网约车聚合模式也被众多玩家所看中,9月21日,曹操出行与吉利、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在开放场景下的商业化落地应用。9月16日,美团打车在上海正式接入腾讯出行服务平台。在这之前,二者已经在杭州、郑州、重庆等城市合作。华为Petal出行在上线一个多月后,目前也已覆盖北上广深几大一线城市。 公开资料显示,腾讯出行早在3月就已经上线打车服务,当时腾讯在微信九宫格“出行服务”模块中新增“打车”服务,到7月已经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 二、网约车聚合模式真的要成了吗? 此次高德打车的盈利对于整个产业来说无疑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事件,之前大量的知名网约车巨头都没能实现盈利,高德这次的盈利无疑会给产业带来一次全新的认知冲击,那么,我们该怎么看高德打车的盈利?网约车的聚合模式真的要成了吗? 首先,为什么高德打车能够盈利?一众网约车巨头都深陷入亏损的泥沼难以自拔的时候,作为市场的后发者高德打车却率先实现了盈利,这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都有些莫名其妙,很多人都在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我们仔细研究高德打车的市场模式的时候就会发现,高德打车的盈利是和他的模式密不可分的,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说,高德打车采用的不是传统网约车企业所使用的自营打车模式,没有自己下场投入巨资去做专车、快车等这些重资产的网约车玩法,而是采用了类似中介的模式,用自己成为一种平台来连接用户和网约车平台,这就是高德打车的聚合模式。 在这个模式之中,高德打车等于在平台之上又建设了一个平台,发展各大网约车平台为自己的下线,然后通过高德为入口引入高德的流量,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从高德打车的入口进入,但是自己打到的每一辆车都不是真正高德的车,高德就像一个买手一样,从消费者这里采购需求,到各家网约车企业那里去发放订单,从而撮合完成交易。 从这个商业模式,大家就能够发现,这就是一个非常轻资产的模式,高德的成本能够远低于网约车企业的成本,却能够在流量引入的过程中真正赚到钱,而且只要愿意高德可以用极低的成本实现各地的扩张,这也就是为什么最近几年,高德发展迅猛,以至于各大网约车平台都在学习或者借鉴高德的聚合模式。 其次,高德打车盈利了,聚合模式真的没有问题吗?看到高德打车的盈利和高德打车的聚合模式就能够发现,高德的盈利是其本身商业模式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有优势自然也就有劣势,就如同我们之前分析各大餐饮企业的扩张的时候就在说的问题,这就是加盟模式和自营模式之争,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德打车就是一种加盟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运营方可以通过有效的低成本策略来降低自己的压力,将经营压力转移到其他的平台服务商手上,自然而然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然而,问题却也是同样存在的,这就是这些服务的提供商只是高德打车这个聚合平台的合作者,那么服务的质量到底如何其实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在不少消费者使用高德打车的时候,因为供应商不同经常出现的车辆是良莠不齐,服务好坏程度也不一样,这就导致了往往聚合模式所产生的投诉是高于传统的自营模式的。根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今年8月,包括携程用车、腾讯出行、滴滴出行、美团打车在内的7家主要聚合平台合规率普遍低于自营模式平台。 所以,对于当前的市场来说,聚合模式虽然能赚钱却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是聚合模式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第三,聚合模式还是自营模式谁能是最后的赢家?说完了高德的赚钱模式和聚合模式存在的风险,我们再来讨论一下,聚合模式和自营模式谁才会是最后的赢家呢?其实,从我们之前的讨论就会发现,这两者谁其实都不可能彻底取代谁,从产业逻辑来看,聚合模式的存在基础是自营模式,如果没有大量的自营模式的网约车服务提供者,其实也就没有聚合模式的市场价值,自营模式是聚合模式的基础,在没有空中楼阁的情况下,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必然存在的。 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模式之间的关系却是一种奇特的竞合博弈关系,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所以其实这种模式也就注定了没有赢家,就像高德打车的竞争对手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是滴滴这样的自营网约车企业,但是实质上,高德打车的竞争对手其实应该只是其他的聚合模式的网约车企业,对于自营模式的网约车企业来说,其更多是需要依仗。 所以,未来聚合模式的发展还依靠于自营模式,这种以自营为基础的聚合模式很有可能会长期与自营模式共存下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江瀚视野观察”(ID:jianghanview),作者:江瀚视野观察,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資料來源: https://36kr.com/p/1954590971134594

瘋國旅租賃車掛牌激增 營業牌照稅進帳12億元

瘋國旅租賃車掛牌激增 營業牌照稅進帳12億元 (2022-09-29 05:23:35) 記者 張家嘯 報導 營業用車輛牌照稅即將開徵,受惠國旅自由行熱潮爆發,在租賃公司小客車掛牌數增加的帶動之下,全國營業用車輛開徵牌照稅數量達27.2萬輛,年增5.42%,而稅額也成長至新台幣11.9億元,年增3.96%。 今(2022)年下半年營業用車輛牌照稅將於10月1日至10月31日開徵,近日各地方稅稽徵機關將繳款書郵寄給納稅義務人,未接獲繳款書或對稅額有疑問者,可向車籍所在地地方稅稽徵機關,或其派駐監理機關服務櫃台,申請補發或查詢。 財政部表示,使用牌照稅每年開徵2次,10月開徵對象僅營業用車輛,課稅期間為下半年牌照稅,統計今年開徵輛數共27.2萬輛,較去(2021)年增加1.4萬輛,稅額新台幣11.9億元,年成長0.45億元。 財政部分析,今年應繳稅車輛數較去年多了1.4萬輛,以營業用小客車增加7,694輛較多,而遊覽車等營業用大客車則減少541輛,推測原因為國內旅遊型態改變,民眾更喜歡自由行、以租賃車輛出遊,使租賃公司小客車掛牌數上升;同時,企業以租代購用車觀念轉變,也帶動營業用小客車數量提升。營業用貨車年增5,612輛,主要是因電子商務蓬勃,以及疫情期間宅經濟網購發展,使物流貨運的營業用貨車增加。 若進一步檢視六都開徵情況,以車輛增加數來看,台北市12.6萬輛、年增7,512輛最多,其次是台南市年增1,651輛;以稅額增幅而言,台北市增加1,380萬元最高,其次為桃園市612萬元、台南市546萬元;開徵稅額最高者,為台北市的3.9億元。 另外,截至今年8月底止,全國免繳使用牌照稅車輛數約92萬輛,其中計程車免稅約9萬輛、占10%;同時,完全以電能為動力的電動車免稅達2萬6,361輛,以台北市占31%居冠,其次依序為台中市13%、新北市12%,以增幅來看,也是台北市增加2,056輛最多。 原文出處 瘋國旅租賃車掛牌激增 營業牌照稅進帳12億元

交通事故車輛賠償請求權基礎法令依據

交通事故車輛賠償請求權基礎法令依據: 民法第196條有所明定;另按物被毀損時, 被害人除得依民法第196條請求賠償外,並不排除民法第2 13條至第215條之適用,依民法第196條請求賠償物被毀損 所減少之價額,得以修復費用為估定之標準,但以必要者 為限(例如修理材料以新品換舊品,應予折舊),此亦有 最高法院77年度第9次民事庭會議決議意旨可資參照。 依行政院所頒布 之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及固定資產折舊率表,小客車之耐 用年數為5年,依定率遞減法每年折舊1000分之369,實際 使用年數逾耐用年數時,其最後1年之折舊額,加歷年折 舊累計額,總和不得超過該資產成本原額之10分之9。 折舊額計算式:按物被毀損時,被害人除得依民法第196 條請求賠償外,並不排除民法第213 條至第215 條之適用。依民法第196 條請求賠償物被毀損所減少之價額,得以修復費用為估定之標準,但以必要者為限。查本件原告所有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大型重型機車(下稱系爭車輛)之修理均係以新零件更換被損之舊零件,則以修理費作為損害賠償之依據時,自應將零件折舊部分予以扣除。復依行政院所頒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及固定資產折舊率之規定,機械腳踏車之耐用年數為3 年,依定率遞減法每年折舊1000分之536 ,另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5條第6 項規定「固定資產提列折舊採用定率遞減法者,以1 年為計算單位,其使用期間未滿1 年者,按實際使用之月數相當於全年之比例計算之,不滿1 月者,以1 月計」

网约车再启新战事,华为腾讯为何争相入局?

网约车再启新战事,华为腾讯为何争相入局? Tech星球·2022-07-30 09:13 新势力搅动网约车下半场。 网约车市场新势力排队进场。 近期,出行市场好不热闹。前不久,华为悄然入局网约车市场,并在会员中心应用众测上线了“Petal出行”。测试不到1个月,7月27日,在鸿蒙3.0发布会上,华为宣布HarmonyOS 3正式上线Petal出行。据悉,Petal出行采用聚合模式,目前接入首汽约车、T3出行等平台,这意味着华为正式进军网约车市场。 随后,Tech星球独家获悉了“腾讯出行在微信中内测打车业务”的消息,腾讯出行在微信支付页面的“出行服务”一栏内测试带有“微信打车”字样的出行功能。 近日,Tech星球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的中国商标网发现,高德地图的全资关联公司北京利通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于7月12日申请多个带有“火箭出行”的图文商标,或将可能会在出行市场筹划新的布局。 网约车玩家们又开始跃跃欲试。 T3出行的某区域负责人向Tech星球表示:新打车平台的入场,为用户的出行带来了新便利,同时也为自营打车和聚合打车平台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挑战,出行市场的背后仍然是流量的争夺,网约车的下半场已经拉开序幕。 网约车市场迎来新势力 网约车新玩家的排队进场,无疑是为了抢夺网约车新格局下的份额。在一众新玩家中,腾讯和华为两家大厂颇受行业关注。 此次,腾讯出行在微信内测试的打车功能还处于灰测阶段,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功能依托微信生态,开放性接入合规的出行服务商,与出行服务商一道,为用户提供聚合出行服务,并非腾讯亲自做打车服务。 Tech星球了解到,6月份,自营网约车平台“万顺叫车”与腾讯达成合作,目前在成都、武汉等地区内测,用户可以在腾讯出行服务享受到万顺叫车的服务。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作为腾讯旗下出行服务平台,腾讯出行以及微信都自带庞大流量,这意味着腾讯出行可以更低成本得获取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在腾讯出行的打车功能界面中,出现不到一年的“微信打车·优选出行”字样,现已改成“腾讯出行服务打车”。业内人士认为,腾讯出行在当初是希望借助“微信”更好地在初期阶段引流。 实际上,腾讯早在2020年就开始做网约车聚合平台。最先是在腾讯地图App内做一站式聚合出行服务平台。用户可像高德地图的打车功能一样,同时呼叫滴滴、首汽约车和阳光出行等多个平台的车辆。 但在手机地图中,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仍处于“双雄”的地位。据艾媒北极星最新数据,2021年,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的月活跃人数分别是4.3亿、3.8亿,而腾讯地图为2271.5万,用户基数较少,间接影响腾讯的打车业务。或许这也加速了腾讯打车业务上架微信,依托微信超12亿的用户量,进一步发展其打车业务。 与腾讯近期的做法类似,华为在7月27日的鸿蒙3.0发布会上,正式推出聚合打车业务“Petal出行”。此举,是希望依靠华为背后庞大的用户量扶持这一新业务。《证券时报》7月14日报道称,华为支付月活用户已达1亿,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背后少不了华为生态的扶持。 据华为介绍,鸿蒙系统用户数量已破3亿,而“Petal出行”正是华为自主研发、首个支持多设备流转的出行服务,已在系统中自动配置,无需下载,且可在手机、手表、平板、PC等设备间协同使用。“Petal出行”希望凭借3亿的用户量,重现类似“华为支付”的奇迹,并在出行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滴滴之外的网约车玩家,高德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利用地图流量优势“跑步”进入出行市场的高德,订单量仍处于上升趋势。去年12月15日,时任阿里本地生活公司CEO、兼任已完成重组后的同城零售事业群总裁俞永福在内部会议上表示:高德目前日单直逼600万单,已经稳坐了行业“老二”。而根据《晚点LatePost》报道,高德打车在2021年4月日均单量约为230万单。两相比较,意味着不到8个月,日单量提升近400万单。行业人士预计,2022年,高德打车的日单量或将突破千万。 自营与聚合模式的角力 网约车市场新势力们不打算像滴滴那样选择自营模式,他们更多的是选择聚合模式。这样做的优势显而易见,大平台依靠流量可以将多个打车平台接入,形成一个聚合平台。 聚合打车业务的上线,能够更好地完善自家的生态,成为平台用户的日常功能,进一步巩固自身的流量,也能为与打车业务相关的地图、导航等业务服务,不断形成稳固的业务盘。 更重要的是,聚合打车由于接入多家打车服务商,由此可以形成由低到高的打车价格,为不同梯度的用户提供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增强用户粘性。 聚合打车平台主要是负责订单分配,并非亲自下场做出行服务。 业内认为,聚合打车在商业模式上属于轻资产模式。这种好处是业务的启动和后续运营成本较低,没有烧钱的压力,而是借助平台流量和精细化运营形成差异化。另外,只要有合规的网约车自营平台愿意加入,聚合打车就能迅速上线运营。 无论是滴滴的自营模式,还是腾讯出行、华为“Petal出行”等聚合模式,不同的模式,也各有优劣。聚合模式比较容易迅速起量,如何保证服务质量无疑是一大挑战。 一位武汉本地出行服务商的运营人员向Tech星球表示,一方面,聚合平台需要加强对出行服务商进行监督,另外一方面,聚合模式中的各家出行服务商的实力层次不齐,给乘客带来的整体服务体验也有待提升。 而用户的出行服务体验方面,正是自营平台的优势。以自营平台的专车为例,一般除了对车辆本身有一定要求外,司机还要求着装礼仪。 新的“战争”已开启 自2021年7月滴滴出行App下架后,不断有新玩家进场,为网约车出行行业带来新的活力,但滴滴的地位还难以撼动。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网约车行业重点企业业务布局及竞争力评价称,滴滴的业务竞争力依然是五颗星,是所有网约车服务提供商中最高的。 图注:数据表格来自前瞻经济学人APP。 滴滴仍处于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滴滴推出多个如快车、专车、拼车等多场景的业务,此外,还拥有对外公开的AI基础平台,提升服务体验,以及长期的高度用户粘性。 滴滴为了减少用户和司机的流失,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比如,在抖音、微信增加广告投入,并推出各类优惠活动,赠送打车券等;而在司机端,滴滴也通过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司机更多的上线接单。 网约车新势力入场所带来的变化,主要来自于订单的分配发生改变。聚合平台虽然无法与部分自营的网约车服务商形成直接正面竞争,但依靠流量优势,可以接入更多的出行服务商,目前主流的聚合平台如高德,会优先显示低客单价的网约车服务商,这样被用户“选中”的机会也变得越大,导致低价位的服务商订单持续增长。 有行业人士指出,这种由低到高的价格排位,或将加剧网约车服务商之间的“价格战”。对于中小型网约车企业来说,难以培养用户黏性,也不利于未来发展,而实力更强一些的服务商将借聚合平台,进一步壮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聚合平台声量变大,网约车服务商所能够发出的声音则会越来越小,特别是那些没有一定用户基础的网约车服务商。 曹操出行的业务运营蒋文山(化名)认为,随着未来聚合平台的壮大,平台方或将在收入分成方面更加占据主导优势。目前,自营网约车平台,仍需要不断开拓新的出行业务,在从低价位到高价位的梯度中,都分别布局对应的出行业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而聚合平台的模式,主要是作为流量入口,服务商需要善加利用这个入口,同时也要去发展自身的平台,以保持竞争力。 此外,有行业人士认为,“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将成为自营打车服务商的新落脚点,目前像百度、小马智行等都已开启常态化付费运营。 无论是聚合平台,还是自营的网约车平台,新的“战争”已然开启。接下来,各方将围绕各自的优势和配置去角逐订单量,各路玩家之间的竞争将依然激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Tech星球”(ID:tech618),作者:陈桥辉,36氪经授权发布。 資料來源: https://36kr.com/p/184922388798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