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Car將終結特斯拉神話?蘋果的造車計畫掌握了哪些後發優勢?
2020.12.24 by 36氪
蘋果有望推出Apple Car的消息一出,引發各界熱烈期待。作為資本雄厚的科技大老,一腳踏進電動車市場,有可能將近期市值狂飆的特斯拉拉下神壇嗎?
一旦蘋果Apple Car的計畫啟動,特斯拉和傳統汽車大廠很難保持氣定神閒。
2020年,電動車是最炙手可熱的詞彙。豐田總裁不久前表示,電動車被嚴重炒作,並指出「生產的電動車越多,二氧化碳的排放則越嚴重。」對此,中國造車新勢力的代表人物何小鵬回應道——「這讓我想到了諾基亞。」

900w” />
Aleksei Potov via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Apple Car」提前2021年問世?傳蘋果開始要求台灣供應鏈備貨
對於電動車的發展方向,各界都有自己的觀點。若拋開市場上所有的爭議與觀點,不可辯駁的一個事實是,數位化已是未來汽車不可逆的方向。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早已不是電池和石油的燃料之爭,而是汽車的數位化與智慧化,未來汽車不僅要考慮能源驅動的問題,還要更著重於科技密度和用戶體驗,一如智慧型手機當年顛覆傳統手機那般。
Apple Car會是蘋果的新引擎嗎?
路透社表示,蘋果公司正在推進自動駕駛汽車的專案,並計劃於2024年投入生產。據報導,蘋果首款電動車Apple Car將在明年第三季發佈,蘋果正在籌備其生產線。此外也有消息傳出,蘋果更換自動駕駛部門的負責人,與台積電一起研發自駕車晶片。蘋果造車的話題,再度引起了外界的熱議。
眼看特斯拉的市值超過6,000億美元,從公司資源到技術儲備,特別是在自動駕駛的技術上,蘋果並不會遜色於特斯拉,而它進軍汽車工業也是合乎情理。放眼全球,短時間內有能力終結特斯拉神話的,或許只有蘋果了。
免費收藏!加入會員下載『半導體產業圖解』電子專刊,全覽台灣IC設計發展大事記!
早在賈伯斯時代,蘋果就有了造車的想法,在賈伯斯去世的前一年,還曾與主打輕便及廉價車型的製造商「V-Vehicle」進行過磋商。2013年,蘋果在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繼任者庫克正式推出了「iOS in the Car」車載系統(爾後更名為CarPlay),宣佈蘋果正式進軍汽車領域。

900w” />
2014年,蘋果傳出啟動了保密級別極高的「泰坦計劃」,預計打造出自家的汽車產品,並從特斯拉、福斯、通用這些企業中大肆挖角,也因此引起馬斯克的不滿,他曾公開宣稱,蘋果挖走的都是特斯拉不要的。時至今日,馬斯克依然沒忘記要調侃蘋果造車,「 在Model 3專案最黑暗的日子裡,我聯繫了庫克,想討論關於蘋果收購特斯拉的可能性(以目前市值的十分之一,約600億美元),但他拒絕開會討論。 」

900w” />
Reuters Connect
延伸閱讀:馬斯克自曝曾想將特斯拉賣給蘋果,但庫克一點也不想談
如今,若蘋果想進一步發展並壯大自己,就必須著手轉型,追逐更有想像力的星辰大海。在手機和電腦的領域中,蘋果的性能與創新早已是業界的頂尖標竿,要能承接住這顆體積碩大的蘋果,目前看起來似乎只有汽車工業了。對於蘋果來說,它以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所支撐起的規模,2兆美元幾乎已達到市值的上限,若想讓公司獲得進一步的發展,進軍汽車行業可能是唯一一個不錯的選擇。
蘋果打造電動車的優勢在哪?
儘管,蘋果曾經糾結於汽車製造及自動駕駛研發的優先順序,但在2017年,庫克首次在公開場合談及蘋果的計劃:「 我們專注於自動駕駛系統,它是電動車的核心技術、人工智慧之母,同時也是最困難的人工智慧專案。 」
如今在美國加州,蘋果營運著一支規模排名第三的測試車隊,僅次於通用的Cruise專案和Google的Waymo專案。自動駕駛技術囊括著汽車的電動化、網路化、智慧化和共享化,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也將會是汽車技術皇冠上那顆最耀眼的明珠。若有誰能夠率先將L4級別的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就能完全站在汽車行業的制高點上,與其他競爭對手拉開足夠的差距。
延伸閱讀:Apple Car可能威脅到特斯拉,彭博作家點出超車關鍵!鴻海扮演要角?
目前,最受各界看好且最接近量產的是Google的Waymo,Google和克萊斯勒、富豪汽車以及戴姆勒卡車積極合作,尋求著商業化落地。但現階段看來,短時間內沒有太大的可能,若傳統的汽車企業巨頭想讓這些技術在新產品上實現,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因此大多數人採取觀望的態度,對於大規模的投資仍然是踟躕不前。

900w” />
shutterstock
至於特斯拉,有鑒於光學雷達的成本問題,進而選擇自研晶片,單純依靠鏡頭、毫米波以及超聲波雷達來實現對周邊環境的感知,目前來看,也暫時沒有辦法達到L4級別的能力。
在蘋果方面,它並沒有放棄光學雷達,又因在晶片領域耕耘多年,其擁有豐富的供應資源,蘋果可以用手機巨大的出貨量分攤汽車晶片高昂的研發成本。

900w” />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Apple Car生產計畫曝光!傳蘋果攜手台積電研發自駕車晶片,並將在美國設廠
汽車進入智慧化的時代後,幾顆關鍵的主要晶片,包括汽車座艙、智慧駕駛和V2X晶片都與手機SoC晶片高度重合,手機晶片稍作修改就可用於車載領域。這也使得高通、聯發科、三星等手機晶片巨頭紛紛進入車載領域。
車載領域的晶片和手機晶片一樣,有三個重要的計算模組:CPU、GPU和NPU。其中,CPU是負責計算和整體協調,而GPU負責繪圖運算的工作,NPU則是負責與人工智慧相關的部分。
目前,蘋果M1晶片的CPU和GPU計算能力已超越特斯拉的FSD自研晶片。如果蘋果將M1晶片的裸晶面積擴展到與特斯拉同等的大小,並將多出來的部分用於NPU,特斯拉的FSD晶片恐怕會被蘋果全方面的擊潰。

900w” />
Apple (台灣)
除此之外,相較於特斯拉,蘋果擁有一個非常龐大的網路生態,汽車將成為串聯起蘋果旗下所有生態應用的最好載體。對於特斯拉來說,無論其在電動車硬體或軟體上大肆宣稱自己領先,除非是選擇與Android合作,否則光憑特斯拉自身的能力,不太可能短時間內建立起一套專屬的互聯汽車生態,與蘋果一較高下。
蘋果造車,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優勢——有錢。 蘋果是屈指可數、市值超過兩兆美元的公司,相較於特斯拉,現金流量更為充足,也讓蘋果能更加從容。而特斯拉則不然,馬斯克需要追求更迅速的生產、落地才能獲得更多資源,讓整個專案向前推進。福斯執行長也表示,與豐田這種傳統汽車大廠比起來,資金雄厚的技術巨頭蘋果入場,他們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如果蘋果下定決心,即便是自建工廠,對蘋果而言,壓力也不會像特斯拉一樣大。
此外,有鑒於蘋果一貫的產品交付理念與實際情況,蘋果即便會延期和跳票,卻仍值得信賴。
馬斯克之所以在這個時機爆料,正因他懷疑蘋果在2024年推出電動汽車計劃的嚴肅性。但看在一般人眼裡,更多的還有恐慌。自古以來英雄惜英雄,作為兩家都以產品力取勝的公司,一定對彼此的行為方式和風格有充分瞭解,所以在馬斯克的心中,多少會有不平靜的漣漪激盪。
最大的問題在於,蘋果真的要造車嗎?
看上去,蘋果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只差最後的臨門一腳。但最大的問題是,蘋果真的會一登場就自己製造電動車嗎?
來自華爾街的兩家投資銀行率先投下懷疑票。花旗銀行分析師吉姆說:「蘋果在很多領域進行研發,但我們非常懷疑蘋果公司是否會生產汽車,因為汽車行業的利潤率要低得多。」Evercore分析師Amit Daryanani也懷疑蘋果是否會進入獲利率低且資本密集的汽車業務。
蘋果的投資方——Gullane Capital Partners的管理合夥人Trip Miller也對向媒體表示,蘋果要大量生產汽車可能會有難度。但鑒於蘋果一貫的保密風格,這類說法被當作障眼法的可能性也極高。
以往在iPhone、Mac等革命性產品當中,蘋果所扮演的角色大多是整合方案者,並非技術研發者。然而,汽車工業的門檻顯然比手機要高出許多,供應鏈的複雜程度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在創業初期屢屢遊走在破產邊緣的特斯拉,以及被迫放棄電動車製造業務的戴森都深有體會。
在手機領域中的經驗也無法完全複製到汽車之上,要將數萬個零件組合到一起,打造出大量符合果粉標準的汽車,對於從未有過造車經驗的蘋果來說,會是一項極大的考驗。先前,特斯拉是借用賓士的零件供應體系,加上通用和福特的產業鏈根基,並且向豐田學習了品質控制和問題追溯體系,最終才能打造出Model S。這是先行者要付出的代價,但對於隨後入行的對手而言,其後發優勢在於可以少走不必要的彎路,因為已有足夠成熟的產品幫他們試驗過了。

900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