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 物流與流通業營運報告
文章來源:文/陳巨星;資料來源:天下雜誌第672期/2019天下兩千大調查
AI正驅動著產業高度發展,機器人、無人搬運車AGV、圖像辨識、大數據運算等等,在指揮著物流作業與讓自動化設施高效運營。
數位轉型是未來趨勢
科技日新月異,驅動著社會的進步;網絡無遠弗屆,讓資訊更容易獲得;IoT物聯網使物物聯網,AI人工智慧高速運算,讓萬物聯網後能指揮運行。數位轉型成為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將供應鏈整合,將異業相互連結,形成生態鏈,創新的生態模式,滿足不同客戶需求,才能成為行業的領頭羊。
這些領頭羊致勝的關鍵是『數位轉型』與『時機』,依據國際數據資訊(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的研究,2020年全球大型企業中有百分之五十,發展重心將是創造數位加值產品、服務與體驗;微軟及IDC亞太總部共同發佈《解密數位轉型對亞太地區經濟影響》研究報告中,人工智慧、行動應用、雲端與物聯網,將是經濟成長的新引擎。
要如何做數位轉型呢?企業是否已達到數位轉型的目標?IDC提出了數位轉型的六大數字指標:
- 客戶忠誠度、滿意度與留存率能提升約三成。
- 成本能降低約三成。
- 生產力能提升約三成。
- 淨利潤能提升約三成。
- 新產品與服務營收能提升約三成。
- 營收中來自數位產品與服務有約三成。
美國是數位轉型的領先者,今年三月在蘋果產品發表會中,執行長庫克一上場就宣示著蘋果轉向數位的決心,從硬體商轉型為軟體與服務商;微軟執行長那德拉上任後,也強勢將微軟轉型為SaaS軟體即服務,帶動各項平台服務的高度成長,讓市值破兆美元。(表1)
資料來源:微軟、IDC
數位轉型『時機』的切入,也是關鍵,最早投入數位轉型的,不見得是領先者,領先者可能最早嗅得趨勢與商機,但學習曲線是否能累積經驗與資本是否跟得上、科技是否領先、是否有足夠的人材都是成敗關鍵。有充裕的資本子彈,能留住科技人才,大膽摸著石頭過河的先行者,還有時機是否正確,才能成功。
上引水產、前鎮水產(海霸王)從傳統海產品銷售,轉型為超市加餐飲;7-11與全家便利店引進智販機及科技門店,結合大數據讓成本降低,提升效率;永聯物流開發成功發展出科技+時尚倉庫+供應鏈金融,成為行業領頭羊;耀欣科技將軟體即服務功能發揮極致,集成物流軟硬體及AIoT,為客戶提供客製化解決方案;還有中國阿里集團的盒馬鮮生,成立3年多,創新O2O模式,開啟了中國新零售模式,到今年7月已開設160家新零售超市,2018年(109店)的營收已超過人民幣140億元,其中線上銷售佔比超過60%,線下銷售佔比約為40%,單店坪效為人民幣5萬元/㎡/年。數位時代已悄悄來臨,零售行業、流通行業、製造業等,都已在轉型ing。
台灣製造業成績與發展趨勢
美國商人總統川普,為了實現美國優先,發動了對美國不公平國家的貿易戰。為了遏止中國崛起,掀起中美貿易戰,一連串的制裁,使得中國經濟放緩,科技的制裁,影響到全產業的供應鏈,在全球產業分工愈來愈細的同時,全球產業鏈都受到影響。
台灣製造業2018年總營收成長率8.26%,平均獲利率5.75%,比2017年的總營收成長率8.44%與平均獲利率6.07%略遜一籌。(表2)【※註:數字統計為前1350大製造企業,非全部製造業】
表2 製造業2017與2018年度營運概況
說明 | 2017年 | 2018年 |
營業總收入(新台幣) | 28兆4130億元 | 30兆7605億元 |
營業總收入成長率(%) | 8.44 | 8.26 |
營收成長家數 | 845 | 908 |
營收衰退家數 | 475 | 437 |
平均獲利率(%) | 6.07 | 5.75 |
平均資產報酬率(%) | 5.47 | 5.35 |
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 | 10.7 | 10.34 |
盈餘企業家數 | 1055 | 1049 |
虧損企業家數 | 168 | 176 |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台灣規模前五大的產業依序為(單位:新台幣):電腦系統(10兆5289億元)、石化原料(3兆0495億元)、半導體(2兆5333億元)、電子(1兆8850億元)、電腦周邊與零組件(1兆8819億元)。最賺錢的前五大的產業依序為(稅後純益單位:新台幣):台積電(3511億元)、鴻海精密(1291億元)、台塑石化(601億元)、南亞塑膠(527億元)、台灣塑膠(496億元)。在製造業領域,我們很難劃分物流與自動化的界線,許多公司都在不同的領域,生產不同的自動化設備。例如:研華是工業電腦大廠,在醫療、軌道交通、工具機與IoT都有著墨,研華還在車載終端機與掃描設備上占有極大市場占有率;台朔重工則是在石化產業設備與工程上獨佔鰲頭,此外在自動倉庫領域也佔有絕對優勢;盟立與廣運在光電半導體與面板領域的物流自動化設備,擁有一流的實力。我們從其中找出與物流自動化相關的製造業,看看其營運績效如何。(表3)
表3 2018年台灣物流自動化系統設備業營運績效
排名 | 公司名稱 | 營業收入
億元 |
營收
成長率 % |
稅後純益
億元 |
獲利率
% |
說明
含物流相關 |
85 | 研華 | 487.27 | 9.81 | 62.95 | 12.92 | IoT與資料搜集器 |
194 | 台朔重工 | 183.07 | 4.36 | 自動倉庫與石化工程 | ||
235 | 盟立 | 144.06 | 16.4 | 9.54 | 6.62 | 自動倉庫與半導體工程 |
486 | 廣運機械 | 55.48 | -36.68 | -1.7 | -3.06 | 自動倉庫與輸送分揀 |
766 | 堃霖冷凍 | 29.75 | 10.51 | 2.14 | 7.19 | 冷凍空調 |
967 | 精聯電子 | 20.35 | -14.64 | 0.12 | 0.59 | 資料搜集器 |
1007 | 陽程科技 | 19.1 | -0.57 | -0.51 | -2.67 | 自動倉庫與輸送分揀 |
1096 | 台豐搬運 | 16.22 | 9.08 | 台勵福堆高機 | ||
1120 | 欣技資訊 | 15.68 | 26.25 | 0.57 | 3.64 | 資料搜集器 |
1178 | 磐儀科技 | 14.31 | -6.59 | 0.26 | 1.82 | 資料搜集器 |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台灣物流自動化系統設備商大約分為五大類別
- 工程顧問公司類:是指具備整廠或整個工程建築營造的規劃設計能力,如中興工程、世曦工程、中華顧問工程等。
- 自動化系統集成商:是指具備物流自動化系統設備的規劃設計與集成設備能力,如台灣大福、三橋科技、耀欣科技、汎得、台朔重工、漢錸、奔騰、台北貿易、勝斐邇、綠捷、盟立、廣運、陽程等。
- 製造廠(或代理商):是指主要製造生產設備的工廠,如鋒馥、合普(輸送分揀設備);世倉、春源、大進、能率(貨架);昕高、勝建、和輪、得胜、龍浦、張源興(籠車及蝴蝶籠);豐田機械、奔騰、永慕、大益、恆智、台勵福(堆高機);新台塑膠、南亞塑膠(物流箱及棧板);邰利(車廂體)、椰城、精聯、磐儀(IT資料搜集器及條碼機);富朗包裝、亦聲(包裝設備) ;綠捷、海康、仁寶、快倉(AGV);藤友、工研院、台聯法新(蓄冷箱櫃)等。
- 軟體服務商:以WMS倉儲管理及TMS運輸管理系統為主的企業,如凱普斯、耀欣、富立提、瞰車大、天眼等。
- 倉庫建設周邊設施:機電工程、照明、制冷設施、門業與碼頭,如:三方機械、曼合誼德馬格、開德麗(門業);軒豊、南亞光電(照明);長佳機電工程等。
2018年我們將智能搬運車AI‧AGV定位為台灣元年,主要是因為AGV已經智能化、機器人化,在地上或天花板上以二維瑪或紋路辨識定位,以智能運算來指揮AGV運行,一個場域可指揮約1000台AGV來回搬運或分揀,台灣電子業、面板業、螺絲業與物流業已在全面導入AGV,共約引進120台AGV,而2019年預估台灣將有250台以上AGV陸續引進,主要是電商物流行業及時尚品物流行業,而製造業生產現場的引進,更將指日可待。2018年主要投資物流系統設備的客戶有:全聯超市、7-11相關物流公司、全台物流、momo電商物流、永聯物流開發、富民運輸、仁寶電腦、群創光電、杏一、昶捷物流…等。
2019年起,未來三年內,還將有電子、光電、半導體、食品、車輛、螺絲等產業的汰舊換新以及台商回台投資項目;流通與物流業部分的新投資,則有PChome的郵局林口新物流園區、誠品物流、momo衛星倉庫、蝦皮新倉、全聯超市、永聯物流開發、立興投資、昶捷與便利店物流等物流自動化項目。
我們還要特別關心東南亞物流產業的爆發,近年來,東南亞市場蓬勃發展,台商製造業已遍布東南亞,都已生根發展,產業循著大陸的發展模式,台商更快的布局流通業,特別是電商、連鎖餐飲、連鎖麵包烘焙、養殖水產、連鎖商超等,東南亞流通與物流業最近紛紛來台取經,台灣產品與經驗的性價比最高,來台採購意願最高。2018年本公司舉辦的第23屆台北物流展,其中來自東南亞的採購商已達300多家,其中馬來西亞7-11、越南ABC麵包、越南糧食局等廠商都是以採購物流中心作業設備為主,來台參觀展覽。此外,台灣物流地產開發公司也即將進軍泰國、馬來西亞與越南開發物流地產項目,台灣物流自動化行業,也將爆發新需求。
台灣流通服務業成績與發展趨勢
根據天下雜誌所統計2018年650大服務業總營收約9兆7194億元較2017年的9兆2564億元,成長約5%(表4服務業總成績),其中實體零售業前兩大企業營收規模達1000~2000多億元,較前兩大電商的300~400多億元,多出3~5倍,獲利率也較電商業為高,達4%以上。
表4 服務業總成績
說明 | 2017年 | 2018年 |
營業總收入(新台幣) | 9兆2564億元 | 9兆7194億元 |
營業總收入成長率(%) | -0.49 | 5 |
營收成長家數 | 383 | 473 |
營收衰退家數 | 256 | 172 |
平均獲利率(%) | 4.44 | 4.06 |
平均資產報酬率(%) | 2.93 | 2.72 |
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 | 7.66 | 7.14 |
盈餘企業家數 | 522 | 508 |
虧損企業家數 | 35 | 41 |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電子商務
2018年,大陸的阿里巴巴集團核心電商業務收入為人民幣2140.20億元(總收入人民幣2502.66億元),淨利潤約為人民幣614.12億元,利潤率約25%;電商JD京東,2018年的營業收入為人民幣4,620億元,稅後盈餘為人民幣35億元,經營利潤率為1.6%。台灣的電商momo營收達新台幣420億元,獲利率為3.45%,營收成長達26.4%。但PChome在2018年,卻是虧損新台幣9.95億元,獲利率嚴重衰退為-2.88%,主要原因來自Shopee蝦皮的競爭。舒適賺錢的日子過得太久,總是要面臨殘酷的競爭。(表5台灣電商總成績)
表5 電子商務總成績
公司名稱 | 營業收入
(億元) |
營收成長率
(%) |
稅後純益
(億元) |
獲利率 |
富邦媒體科技(momo) | 420.17 | 26.41 | 14.50 | 3.45 |
網路家庭國際資訊(PChome) | 345.94 | 17.61 | -9.95 | -2.88 |
博客來數位科技 | 65.07 | -3.80 | N.A. | – |
創業家兄弟(生活市集) | 49.59 | 32.38 | 0.47 | 0.95 |
橘熊科技(OB嚴選) | 16.09 | -1.71 | 0.46 | 2.86 |
商店街市集國際資訊 | 15.67 | 25.16 | -20.32 | -129.67 |
數字科技(網路交易平台) | 14.79 | 7.88 | 5.96 | 40.30 |
總計 | 927.32 | -8.88 | ||
平均 | 132.47 | 14.85 | -1.48 | -14.17 |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從服務業的總體來看,各流通業都面臨來自消費者習慣的轉變,百貨業、藥妝業、超市、便利店等,都必須正視電商業所帶來的衝擊,更應加速線上線下的統合,不要用傳統線下零售的思維來發展線上電商,而是用消費者的需求來找出創新的服務方式。
新零售
上引水產是台灣新零售的標竿,一家店一年營業額超過新台幣10億元以上,時尚的裝潢,活蹦亂跳的鮮活海鮮,將日本海鮮料理與批發市場及零售超市完美的結合,它是大陸阿里巴巴集團『盒馬鮮生』新零售超市的原版;它也是日本KASUMI超市即將複製的原版,上引水產創造出鮮活水產批發+超市零售+餐飲+服務的模式,已重新定義了台灣新零售超市餐飲,不追趕線上電商的流行,一心一意做好讓顧客滿意的服務,這才是服務業的真諦。
台灣便利店的展店速度已開始放緩,拜電商蓬勃發展之賜,收送貨物變多,帶來更多手續費收入;便利店餐飲、便利店熟食與便利店品牌零食也持續成長,都帶動便利店的營收。便利店也在朝AI科技發展,五月本刊帶團前往日本羅森便利店的研發中心,羅森便利店正將店鋪科技化,引進人臉辨識後精準化推薦廣告、RFID結帳、移動支付、價格標籤電子化,顧客動線大數據化等,以減輕店員負擔。而全家便利店則以「務實創新」為目標,將重點放在提升客戶體驗與減輕員工負擔,推出十多項新科技應用,受到產業高度重視。全家便利商店資訊部說:未來,全家科技便利店每年可節省約1000個工時,用來提供更好的服務。每天,物聯網監控可為店長省下40分鐘巡店時間;AI智慧訂貨系統將訂貨作業從一小時縮短到幾分鐘;貨架上的電子價格標籤可遠端以電腦操作變更價格、大幅節省貼標人力;目前店鋪收貨,每次驗收約10-15分鐘,科技便利店則只需要數秒鐘,以RFID標籤的感應方式完成驗收。
統一超商7-11便利店以新台幣2449億元的成績獨占鰲頭,營收成長達率將近11%,獲利率也達4.17%,便利店愈來愈方便,成為社會人民的生活必要設施,便利店的營收與獲利都呈現成長趨勢。
超市業的龍頭全聯超市,開店已突破1000店,生鮮農產品已成為成長的動力,引進日本烘焙技術,大力發展麵包糕點,也將成為下一波成長動能。(表6 百貨批發零售總成績)
表6 百貨批發零售總成績
公司名稱 | 營業收入
(億元) |
營收成長率
(%) |
稅後純益
(億元) |
獲利率 |
統一超商(7-11) | 2448.88 | 10.74 | 102.06 | 4.17 |
全聯實業(全聯超市) | 1200.00 | 10.29 | N.A | – |
全家便利商店 | 717.21 | 11.32 | 16.14 | 2.25 |
家福(家樂福) | 648.00 | 3.51 | N.A | – |
太平洋崇光百貨 | 433.44 | 1.25 | 4.29 | 0.99 |
特力 | 398.98 | 7.94 | 4.06 | 1.02 |
遠東百貨 | 392.43 | -4.67 | 13.18 | 3.36 |
新光三越百貨 | 262.06 | 6.63 | 16.42 | 6.27 |
萊爾富國際 | 218.47 | 2.21 | N.A | – |
燦坤實業 | 205.70 | -0.91 | 2.23 | 1.08 |
微風廣場實業 | 184.87 | -0.03 | 4.03 | 2.18 |
東森得易購 | 168.02 | 23.40 | 5.90 | 3.51 |
全國電子 | 163.43 | -0.18 | 4.05 | 2.48 |
特力屋 | 152.81 | -2.20 | 3.52 | 2.30 |
震旦行 | 143.44 | -0.19 | 15.23 | 10.62 |
總計 | 7737.74 | 191.11 | ||
平均 | 515.84 | 3.45 | 9.55 |
台灣物流業成績與發展趨勢
物流倉儲與運輸
便利店店鋪的成長與電商貨物的成長,帶動了便利店系物流的營收成長,全台物流(隸屬全家便利店)的營收中包含商流的費用,也就是全台物流向供應商買貨再賣給全家便利店,全家便利店的營收成長了11.32%,全台物流也同樣的成長11.5%;另外,來來物流(隸屬OK便利店)也一樣,營收成長10.14%;而7-11系統的物流,則只有物流費,沒經手商流費,旗下的統昶行銷、捷盟行銷營收有小幅成長,捷盛運輸與大智通則是拜電商之賜,貨量大幅增加,成長較兄弟公司為高,高達10.27%與21.73%。
新竹物流的轉型最為成功,運輸配送不分零擔快遞或宅配,將其統合一起運作,加上鐵桿紀律與優厚的待遇,讓新竹物流獨樹一幟,新竹物流的物流倉儲業務也同樣知名,有許多國際大型客戶,也協助客戶做代買代收的金融業務,今年又合併了中連貨運的零擔貨運業務,中連貨運選擇了股票下市,轉型為投資公司。
統一速達(宅急便)雖然營收成長率為負數,這是因為一例一休的實施,人力吃緊,管理更為困難,因此母公司統一集團下了命令,不再追求營收成長率,改為追求獲利率,因此獲利率從2017年的3.37%,成長為4.33%。
國際物流與航運
去年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許多國際公司加強備貨,貨量增加,航運不再競爭激烈,進出貨也分散到東南亞,因此許多從事國際運輸業務的企業,如中菲行、台空、長儲、台塑貨運等都有高度成長,但台灣本土的貨櫃運輸與貨櫃場,則因台灣內的進出口量變少,面臨著負成長的壓力;台灣遠雄自貿港區因台商返台投資,迎來10%多的高成長。海運業與船代也因供應鏈的轉移,高庫存備貨,特別是原物料的運輸,讓散裝貨輪有了高成長,達到13.34%的高成長。台驊控股集團旗下有包括海運、空運、貨代、報關與物流等六家子公司,近年來大肆布局東南亞,也開始獲取豐盛的投資果實,營收成長率達9.48%,獲利率也達3.08%,總營收為新台幣115.36億元,目前因歸屬投資控股業,因此未列入表中。(表7倉儲運輸業總成績)( 表8海運及船務代理業總成績)
表7 倉儲運輸業總成績
公司名稱 | 營業收入
(億元) |
營收成長率
(%) |
稅後純益
(億元) |
獲利率 |
全台物流 | 371.68 | 11.50 | 1.56 | 0.42 |
中菲行國際物流 | 184.44 | 5.20 | 2.63 | 1.43 |
新竹物流 | 171.34 | 6.81 | 13.93 | 8.13 |
統一速達 | 113.24 | -2.71 | 4.90 | 4.33 |
嘉里大榮物流 | 103.84 | 7.31 | 12.17 | 11.72 |
來來物流 | 84.63 | 10.14 | N.A. | – |
長榮國際儲運 | 77.42 | 2.49 | 8.64 | 11.16 |
台塑汽車貨運 | 60.11 | 33.67 | 0.31 | 0.52 |
捷盛運輸 | 38.82 | 10.27 | 0.71 | 1.85 |
台灣宅配通 | 33.61 | 9.84 | 0.68 | 2.02 |
統昶行銷 | 33.29 | 3.77 | 3.41 | 10.24 |
捷盟行銷 | 30.16 | 2.55 | 2.17 | 7.19 |
大智通文化行銷 | 30.03 | 21.73 | 2.72 | 9.06 |
中國貨櫃運輸 | 28.51 | 7.06 | 0.58 | 2.03 |
捷迅 | 27.23 | 2.29 | 0.74 | 2.72 |
裕國冷凍冷藏 | 27.12 | 3.12 | 2.26 | 8.33 |
台灣航空貨運承攬 | 24.45 | 26.23 | 0.68 | 2.78 |
好好國際物流 | 21.72 | 20.94 | 0.64 | 2.95 |
華儲 | 21.11 | 17.41 | 3.59 | 17.01 |
高明貨櫃碼頭 | 19.97 | -2.96 | 1.99 | 9.96 |
陸海 | 17.57 | -9.11 | 0.04 | 0.23 |
東亞運輸倉儲 | 17.50 | -1.35 | 0.39 | 2.23 |
遠雄自貿港投資控股 | 16.98 | 14.50 | 2.21 | 13.02 |
建新國際 | 16.50 | 6.38 | 1.48 | 8.97 |
遠雄航空自由貿易港區 | 16.46 | 15.19 | 2.65 | 16.10 |
偉聯運輸 | 12.87 | 8.79 | 0.22 | 1.71 |
台灣通運倉儲 | 12.51 | 8.97 | 1.62 | 12.95 |
總計 | 1612.61 | 72.92 | ||
平均 | 59.73 | 8.89 | 2.80 | 6.50 |
表8 海運及船務代理業總成績
公司名稱 | 營業收入
(億元) |
營收成長率
(%) |
稅後純益
(億元) |
獲利率 |
長榮海運 | 1692.37 | 12.39 | 2.94 | 0.17 |
陽明海運 | 1418.33 | 8.21 | -65.91 | -4.65 |
萬海航運 | 667.79 | 9.89 | 11.18 | 1.67 |
台灣港務 | 192.67 | 3.22 | 62.67 | 32.53 |
中鋼運通 | 164.49 | 28.30 | 17.97 | 10.92 |
慧洋海運 | 130.68 | 18.38 | 18.09 | 13.84 |
裕民航運 | 115.23 | 35.55 | 16.69 | 14.48 |
益航 | 80.44 | 10.24 | 0.06 | 0.07 |
萬泰國際物流 | 47.16 | 8.31 | 0.23 | 0.49 |
達和航運 | 45.72 | 32.44 | 3.36 | 7.35 |
四維航業 | 40.24 | 15.00 | -1.51 | -3.75 |
中國航運 | 38.20 | 18.71 | 5.14 | 13.46 |
新興航運 | 37.73 | 13.24 | 0.62 | 1.64 |
台灣航業 | 33.67 | 19.48 | 9.58 | 28.45 |
沛華實業 | 31.11 | 4.43 | N.A. | – |
鉅盛國際物流 | 26.59 | 6.57 | N.A. | – |
沛榮國際 | 23.71 | 5.00 | N.A. | – |
華泓國際運輸 | 21.06 | 10.84 | N.A. | – |
台北港貨櫃碼頭 | 21.01 | 11.05 | N.A. | – |
和平工業區專用港實業 | 15.84 | 4.41 | 7.40 | 46.72 |
總計 | 4844.04 | 88.51 | ||
平均 | 242.20 | 13.34 | 5.90 | 10.89 |
其中未列屬天下雜誌2000大的物流服務業,在台灣實力堅強者,還有物流地產業的永聯物流開發公司、湧泉公司、立益紡織集團、厚生橡膠集團、富民運輸、昶捷物流、立興投資等;外資物流業有利豐集團、大昌華嘉、XPO物流、DSV物流、DHL等;本土物流業有全日物流、好食在、嘉豐、裕國、美福倉儲、中法興、東源物流、豐穩、萬商、台灣空運、誠品物流等。這些企業都有新台幣數億元以上的營收,都非常穩健的成長著,獲利率也都在5-8%間。
物流的發展也要創新才有未來,我們還是最關注永聯物流開發公司的發展,主要是有了金控公司的龐大資源,足夠的子彈,從科技倉庫開始發展到生態鏈的整合,再到東南亞發展,所做的都是以大財團的視野,要做國際企業,所合作的伙伴都是當地最大的企業,相信假以時日,台灣將會出現國際級物流地產商,同時帶領著產業前往東南亞開疆闢土,只有生態鏈的重新整合創新,才會有光明的前途。
更新日期:2019/8/1
資料來源: https://www.logisticnet.com.tw/newsEditorDetail.asp?id=588